close

    Hannah Arendt(1906~1975)是二戰後西方政治哲學史上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之一,因為曾受納粹迫害的經驗,影響到她日後的研究方向,遺傳後世中最為著名的著作包括了:《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過去與未來之間》(Between Past and Future)、《論革命》(On Revolution)、《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f the Banality of Evil)、《黑暗時代群像》(Men in Dark Times)、《共和危機》(Crisis of the Republic)、《心智生命》(The Life of the Mind)、《責任與判斷》(Responsibility and Judgment)、《政治的承諾》(The Promise of Politics)……等。
    在平凡的邪惡一書中,Hannah Arendt對於Eichmann的屠殺行為於戰後接受審判的這起歷史公案進行觀察與省思,並進一步提出了思想上的批判。二戰時期的納粹黨衛軍中校Otto Adolf Eichmann,是大規模屠殺猶太人的「最終解決方案」(Final Solution)的主要負責人。德國戰敗後,Eichmann逃到阿根廷,但在1960年他卻被特務「綁架」回以色列(此事並引發了阿根廷與以色列兩國的外交糾紛,不過以色列政府並不予理會),隨即在次年於全球宗教重鎮耶路撒冷展開舉世矚目的審判程序。Eichmann一始被以反人道罪名等十五條罪名起訴,但在審判過程當中,Eichmann為自己辦護道,他只是在執行上級的命令而已,他沒有殺人、沒有犯罪、也沒有責任,甚至於他還引述Kant的定言律令為己辯解。最終Eichmann還是被判處有罪,並宣告死刑,1962年,Eichmann被以絞刑處死。在這場審判中,Hannah Arendt親自到場全程旁聽與觀察,她認為,Eichmann明明是大屠殺的策劃人,但卻是一個普通、平庸得可怕的官僚,平凡到令人感受不到一點變態或殘酷的氣息。根據其證詞,他對猶太人並沒有一絲的恨意,只是在納粹的官僚體制之中充分盡職而已。於是,在沒有惡念的情況下,做出了歷史上最邪惡的事。Hannah Arendt認為,在Eichmann身上,找不到一般人所想像的所謂極端邪惡的氣質或言論,這是一種出於不加思考的「平庸之惡」,有些學者質疑這樣的觀點是否正確,但「平庸之惡」的論述仍然能夠吸引我們關注的,恐怕不是因為其概念的精確性,而是其對邪惡解釋的原創性。亦即,惡的行為可以無關乎心理狀態,而是與人們的思考層面息息相關著。所謂的平庸,就是缺乏思想與盲從。因為缺乏思考或思想,所以邪惡的犯行本身可以不是特例,而可以是平凡無奇地展現在任何人的身上。當一個人放棄了思考能力(thougtless),也就放棄了心中的善念,惡就隨時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周遭當中。
    在Hannah Arendt的極權主義的起源一書當中,她將極權主義界定為「激進的邪惡」(radical evil),而激進的邪惡會徹底地改變人性,但在平凡的邪惡一書裡,她則強調即使人性本身沒有改變,但是「平庸之惡」依然能製造巨大的邪惡。可以說,兩本重要著作是互補的,極權主義的起源探討的是極權主義下個人服從的社會心理基礎,而在平凡的邪惡之中則說明了人的缺乏思考使得他把服從當作唯一目的。我們往往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一些人憑藉體制來給自己提供非關道德問題的辯護,從而解除個人道德上的錯咎,這其實就是現代社會裡高度地分工化、技術化、體制化之後,個人平庸之惡的基本表現。從Hannah Arendt的想法中可以瞭解到,無需惡意也可以造成苦難,而不願思考、輕率行事的後果,也可與惡毒造孽相提並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法師說法 的頭像
    法師說法

    - 法.師.說.法 -

    法師說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