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西方社會中很常見的司法精神圖騰「正義女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但是關於東方社會的司法精神圖騰「法獸獬豸」,雖然法學界圈內人都會知道,但是一般民眾比較不清楚。本次司法巡禮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東方法律神獸「獬豸」。

「獬豸」這兩個字並不常見,所以看到字就會唸的人並不多,「獬豸」的發音就跟「謝誌」一模一樣,而看到「獬豸」的圖像或飾品,也會有很多人會誤認為是麒麟或貔貅之類的瑞獸或神獸,但它們不僅象徵不同意涵,外型外貌上也是很不一樣的。何以「獬豸」是法律神獸,它的典故何來,這其實要從「法」這個字開始說起。法律的「法」這個字,其古字原為「灋」。「灋」字,則由「氵、廌、去」三個部份所組成,其中的「廌」便就是「豸」,即「獬豸」。「獬豸」左邊加上「氵」代表公平如水而不偏頗的意思,而下面再加上「去」代表剷除不公不義。所以有一說認為,先有「獬豸」的出現,而後才有「法」這個字的出現。而現在的「法」字,則是省略掉廌(獬豸),簡化成「氵、去」而來的。由上可知,作為「法」的古字,「灋」比「法」多了一能辨別是非曲直的神獸「獬豸」。

在很多古籍當中,對於「獬豸」也都有一些記載,像是《說文解字》:「廌,解廌,獸也。似牛,一角。古者決訟,令觸不直。」、《異物志》:「北荒之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別曲直。見人斗,觸不直者。聞人爭,咋不正者。」、《論衡》:「獬豸者,一角之羊。性識有罪,皋陶治獄,有罪者令羊觸之。」、《神異經》:「東北荒中有獸,見人鬥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名曰獬豸。」、《述異記》:「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人有罪。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基本上,這些古籍中所描述的「獬豸」都差不多,認為獬豸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姦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而獬豸喜歡居住在水邊,性情忠貞,若見二人相鬥,牠就會以角撞不對的一方;見二人爭吵則會去咬理虧者,因其與生俱有辨別是非、公正不阿的本能,所以獬豸自古被視為神獸。由於它能辨曲直,因此是勇猛、公正的象徵,更是司法強調「正大光明」、「清廉公正」的象徵。以下的「獬豸圖」乃出自《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五十八卷》。

image

(圖1:獬豸圖;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作為傳統法律的象徵,獬豸又有「神羊」之稱,備受歷朝推崇,獬豸的形象後來還遠傳至其他鄰近國家(詳後述)。其實在古裝劇當中,也可以看見獬豸的形貌。原來,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獲一獬豸,照其形義製成帽冠戴於頭上,於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乃成為時尚。秦代執法御史也配戴獬豸冠,漢承秦制亦同。到了東漢,皋陶像與獬豸圖更是衙門中所不可或缺的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直至清代,御史及按察使等具有監察司法身分的官員都一律戴上獬豸冠,同時穿上繡有「獬豸」圖案的補服。此外,在一些傳統建築當中,你也可以瞥見獬豸的蹤影。像是在北京故宮午門上的「仙人走獸」,除列首的「仙人騎雞」外,9個走獸分別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斗牛,其中列位第八的走獸便是獬豸。

image

(圖2:獬豸冠;圖片來源為Google圖片)

image

(圖3:獬豸補服;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image

(圖4:「仙人走獸」中排列第8的獬豸;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臺灣,「獬豸」其實並不少見,只是一般人比較不會去注意而已。首先,下面這張照片是在國家人權博物館的「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當中所設置的「獬豸」,外型比較像獅子,不過獅子頭上是沒有角的,而獬豸頭上是有一獨角的,而且角是往前彎而不是往後彎的。說到「國家人權博物館」,其正式成立於2018年3月15日,目前設有二處園區,分別是:「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以及「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原為「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戒嚴時期這地方為軍事、政治、治安案件之審訊、羈押的場所,有許許多多政治受難者在此遭到判刑,或判處死刑,或判處刑期;1979年發生的「美麗島事件」就是在這裡的第一法庭舉行軍法大審的。「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在台灣人民爭取人權發展的歷史中,具有特殊意義。大家有空時,不妨可以過去看看這地方的展示,與擺設其中的「獬豸」。另外,在高雄某飯店大門外也有一座翻鑄(仿效)北京紫禁城御花園天一門的獬豸。去北京紫禁城御花園參觀時,會看到一模一樣的「獬豸」,不過北京的才是正版的獬豸,沒機會去北京看的,在高雄也看得到。
image
(圖5: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之獬豸;自攝)
image
(圖6:高雄漢來大飯店前之獬豸;自攝)
 
另外,獬豸與臺灣的憲兵也頗有淵源,由於中華民國憲兵是執法的兵種,被稱作三軍的警察。所以「獬豸」也就成為中華民國憲兵精神的最佳象徵,憲兵軍服右臂就是縫有「獬豸」及憲兵字樣的臂章。在憲兵202指揮部大門旁設置有「忠貞獬豸」的藝術雕塑,憲兵204指揮部外也設置有「鐵衛獬豸雲水心」的藝術雕塑。
image
(圖7:憲兵臂章;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image
(圖8:憲兵202指揮部之「忠貞獬豸」;圖片來源:文化部公共藝術官網)
image
(圖9:憲兵204指揮部之「鐵衛獬豸雲水心」;圖片來源:文化部公共藝術官網)
 
由於獬豸與法律密不可分,法律工作者或一些法律工作處所也就習以獬豸作為象徵。以下這張圖是台灣「律師學院」的院徽。中間是一個盾,盾中間有律師公會全聯會的會徽,事實上全聯會的會徽把律師和天秤融為一體,就是期許律師必須秉持公平正義的信念;而全聯會的會徽更代表全國律師,所以盾中間有律師,更可以知道律師必然是當事人堅強的後盾,全聯會是律師學院的強力後盾。而盾兩旁的神獸正就是獬豸,用獬豸來捍衛律師學院,也期待律師能有辨別是非、公正不阿的正義理念。最後,從律師學院出來的律師,期望都會榮耀律師學院,所以上面放一個象徵榮耀的皇冠。
image
(圖10:「律師學院」院徽;圖片來源: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FB官網)
 
 
另外,過去在國防部的最高軍事檢察署的所在地也有一座造型相當特殊的「獬豸」雕像,這座獬豸的設計具有融合古今的風格,十分地特別。不過,軍事審判體系早因為軍事審判法的重大修法變革,現在已經回歸到一般的司法審判體系了。
image
(圖11:昔日國防部最高軍檢署的「獬豸」;來源為Google圖片)
 
 
比較有趣的是,由於獬豸具有「獨角」的特徵,與西方神話故事的獨角獸類似,因此,就有一些場合將獬豸的形貌幻化或轉化成獨角獸,但其實原始意義應該都還是來自於獬豸。像是澎湖地檢署的吉祥物獬豸、台北大學法學院廣場平台的獬豸,還有司法官學院的院徽等,都是以獨角獸(馬)的形貌作為象徵的,與傳統上的獬豸在外觀上顯有不同。
image
(圖12:澎湖地檢署的獨角獸「獬豸」;圖片來源:澎湖地檢署官網)
image
(圖13:臺北大學法學院的獨角獸「獬豸」;圖片來源:文化部公共藝術官網)
image
(圖14:司法官學院的獨角獸「獬豸」;自攝)
 
在韓國,首都「首爾」也將「獬豸」作為城市的吉祥物。2008年,時任首爾市長吳世勳正式宣布以「獬豸」作為象徵首爾的吉祥物,以樹立更鮮明的城市形象。至於在日本,許多神社很常見到的「狛犬」(又稱:高麗犬、胡麻犬、唐獅子),據說也是從「獬豸」的形象演化而來的。有些頭上還保留有獨角的形貌,像是以下照片的形象,不過,隨著時間的演化,現今多數的「狛犬」都已經沒有長角的樣貌了。
image
(圖15:韓國首爾之城市吉祥物「獬豸」;圖片來源:韓國首爾特別市官網)
imageimage
(圖16:日本神社的「狛犬」;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最後,由於獬豸與其他神獸近似,多數人有時難以分辨其中之差異,所以將獬豸誤認為麒麟或貔貅是常有的狀況。關於獬豸與貔貅,兩者都有獨角,很容易混淆,不同的是獬豸的角是往前拗向外的,而貔貅的角是往後拗向內的。麒麟則頭上具有兩隻角,與獬豸的獨角明顯不同。另外也容易混淆的是「甪端」(「甪」字之發音與「路」相同),與獬豸同為獨角,不過甪端長得像豬或牛,比獬豸胖些,身上披鱗,有四個獸爪,這與獬豸的披毛蹄足是不同的。以上的獬豸、貔貅、麒麟、甪端,此四種古代瑞獸或神獸,真要分辨的話,彼此確實不同,但是現今來講,很多人也都無法分辨清楚,相關的工藝品、藝術品也都混淆或混合在一起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法律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法師說法 的頭像
    法師說法

    - 法.師.說.法 -

    法師說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